嶺南歷史追溯
嶺南古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秦末漢初,它是南越國、閩越國的轄地。所謂嶺南是指五嶺之南,五嶺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是中國江南最大的橫向構造帶山脈,是長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嶺。自唐朝宰相張九齡在大庾嶺開鑿了梅關古道以后,嶺南地區逐步地得到了開發,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逐步得到發展。
“粵”之歷史
廣東,《呂氏春秋》中稱“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越與粵通,故簡稱粵,泛指嶺南一帶地方。在歷史長河中,廣州、廣東的名稱次第出現,逐漸演化成廣東省及其轄境。
秦朝時期,為統一嶺南,興修靈渠,以溝通湘水和離水,聯系長江和珠江,便利了中原和嶺南的經濟文化交流,設南???,管理廣州地區。到漢朝時期,在南越設南海等九郡,進行有效管轄。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農業得到開發,從江東擴展到整個長江流域,進而波及嶺南和閩江流域。隋唐時期,對外交通發達,從廣州出發,經海上“絲綢之路”,可到達波斯灣。廣東省作為行政單位的名稱,是從清朝開始的,一直相沿至今。
嶺南文化
嶺南文化是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祖國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嶺南先民遺址的出土材料證明,嶺南文化為原生性文化。嶺南文化以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為源頭,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和融匯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漸形成自身獨有的特點。嶺南文化務實、開放、兼容、創新。
嶺南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它由三大部分構成: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二是南遷的中原文化;三是舶來的域外文化。
嶺南建筑文化——騎樓
騎樓是一種商住建筑,騎樓這個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態。它是西方古代建筑與中國南方傳統文化相結合演變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風雨防日曬,特別適應嶺南亞熱帶氣候,其商業實用性更為突出。騎樓是東南沿海城鎮一種極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廣州騎樓形式多樣,保存完整,是粵派騎樓的代表。
嶺南建筑文化——圍屋
客家圍屋(也稱為圍龍屋、圍屋、轉龍屋、客家圍龍屋)是中華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圍屋始見于唐宋,興盛于明清。狹義的圍屋指的是圍龍式的圍屋,而廣義的圍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圍樓或圍屋。廣義上的圍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圓形、半圓形和方形三種,此外也有橢圓形狀的。圍屋結合了中原古樸遺風以及南部山區的文化特色,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處,都能夠見到圍龍屋的蹤跡,包括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省、福建省,臺灣南部屏東、云林,臺中東勢等等。
嶺南建筑文化——園林
嶺南園林始建于南越帝趙陀效仿秦皇宮室園囿,在越都番禺大舉興宮筑苑?,F存的九曜園,其前身就是仙湖遺跡,把嶺南的皇家宮苑推上了頂峰,爾后隨著割據政權的衰亡,嶺南皇家園林也就銷聲匿跡;但隨著嶺南社會經濟的逐步上升、文化藝術的發展和海內外日益頻繁的交流,嶺南園林逐漸呈現越來越濃厚的地方民間色彩。由自然景觀所形成的自然園林和適合于嶺南人生活習慣的私家園林,它不同于北方園林的壯麗、江南園林的纖秀,而具有輕盈,自在與敞開的嶺南特色。
嶺南建筑文化——古城
嶺南古城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古代的縣、郡、州治所所在地,如河源的龍川佗城、廣州的南越古城、潮州的府城、湛江的雷州古城等。這些古城一般都有較為久遠的歷史以及厚重的文化沉淀。
另一類是明清時期為防御海盜、倭寇所建的所城,如有惠州的平海古城等等。
建筑文化——古村古民居
始自南嶺珠璣巷,繁衍廣府珠三角,嶺南至今仍保存著不少明清古村落——村前大多古榕、荷塘,村里則是梳式布局:或窄門高屋、門樓祠堂、石板街巷;或青磚黛瓦、三間兩廊、鍋耳山墻;再加上精美的石雕、磚雕、陶塑等嶺南獨具特色的建筑工藝,從而勾勒出一幅幅充滿嶺南鄉土氣息的畫卷。歷經歲月,如今這些古村落多已凋零,但門匾楹聯、詩書傳家,仍多少透著昔日的中原遺風,以及古樸的民風和鄉俗遺韻……
嶺南建筑文化——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位于江門的開平市境內,是中國鄉土建筑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風格多種。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開平碉樓具有突出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它是中國鄉村主動接受外來文化的歷史見證;它是中國鄉村移植外國建筑藝術的集中展示;它是中國華僑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寄寓了中國人的傳統環境意識,是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嶺南文化——宗教
宗教是構成嶺南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嶺南為外來宗教傳入中國的第一站,同時又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在較長的歷史時期內,嶺南地區成為全國外來宗教勢力最為強盛的地區之一。
廣東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除中國本土的道教由北往南傳入廣東外,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皆由海路經廣東傳入中國。
嶺南宗教文化有如下幾個特點:1、五大宗教齊全,歷史悠久,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2、宗教對外交往密切。3、宗教文化遺產豐富。4、地域特色突出。
韶關南華寺
南華寺坐落于韶關市曲江縣馬壩東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是禪宗六祖慧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素有“祖庭”之稱。
惠州沖虛觀
沖虛觀位于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北麓朱明洞南。是華南著名的道教全真十方叢林,現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
廣州懷圣寺
懷圣寺又名獅子寺,俗稱光塔寺,是中國四大古代清真寺之一,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建筑。它位于廣州越秀區光塔路,被列為廣東省省級重點市文物保護單位。
廣州石室圣心堂
圣心堂(石室)是我國最大的哥特式石結構建筑物,又是天主教廣州教區的主教堂。因教堂由花崗巖砌筑,故俗稱“石室”。
嶺南文化——少數民族廣東是多民族居住地區之一。各族人民共同開發和建設廣東,共創具有地域特色的嶺南文化,為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居住廣東的少數民族有瑤、壯、回、滿、畬、苗、黎、侗、土家、蒙古、藏、傣、布依等族。
嶺南文化——民俗節慶
南粵民眾在嶺南大地上繁衍生息了十余萬年,他們創造了許多具有地域特點的民風民俗,雖然嶺南是全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的前沿陣地,但是這些古老的習俗慣制并未在現代化的風云中黯然失色,仍然是嶺南的象征。例如:龍舟競渡、舞獅舞龍藝術、飄色、水色、秋色、木偶戲、皮影戲、元旦花車巡游、迎春花市、元宵燈會、冼太誕、乞巧節、盂蘭節、龍舟節、中秋燈會、荔枝節、波羅誕等等。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后成為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歡天喜地賽龍舟,已成為了2010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舞獅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征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托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
舞龍
舞龍在起源于中國的傳統舞蹈。隨著華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現在的舞龍文化,已經遍及中國、臺灣、香港、東南亞,以至歐美、澳大利亞、新西蘭各個華人集中的地區,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標志。
逛花市
年宵花市,舊時稱為除夕花市。逛花市(“行花街”)是珠江三角洲人民群眾相沿已久的民間習俗?;ㄊ杏诖汗澢叭张e行,除夕晚是花市的高潮,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游人買到鮮花,寓示大吉大利、大展鴻圖。
飄色
飄色是廣東白話的稱謂,意指在無宵節以裝扮艷麗的彩旗隊、彩車隊、儺戲造型隊和嗩吶、歌舞、舞獅隊、舞龍隊等不同民間藝術形式組成的游街活動的統稱。飄色是一種融戲劇、魔術、雜技、音樂、舞蹈于一體的古老民間藝術。飄色。
嶺南文化——戲曲音樂
廣東的戲曲劇種有粵劇、潮劇、漢劇、采茶戲、客家山歌等,以粵劇、潮劇、漢劇三種流行最廣、影響最大、觀眾最多。
粵劇
粵劇是嶺南最重要的地方劇種,流行于粵語方言地區?;泟〕粌灻?、多樣化,具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影響遍及粵語華人地區,有“南國紅豆”的盛譽。
潮劇
潮劇又稱潮州戲、潮音戲、白字戲,唱戲、對白都使用潮州方言。由宋元時期的南戲演變而來,是廣東諸劇種中歷史最為久遠的一個。著名劇目有《蘇六娘》、《金華妹》等。
漢劇
漢劇舊稱“外江戲”或“興梅漢戲”。漢劇的表演程式接近京劇和湖北漢劇,但卻以南派武功及采用臉譜為主要藝術特色。代表性劇目有《百里奚會妻》、《齊王求將》、《紅書寶劍》等。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用一種有節奏的、有韻律的語言來反映客家人思想情感與生活勞動情況的藝術形式,是客家文化的組成因素,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廣東音樂
廣東音樂又稱粵樂,其實是指廣府音樂,它是中國民間音樂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我國傳統器樂絲竹樂的一種。代表性劇目有《步步高》、《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禪院鐘聲》、《寒鴉戲水》、《賽龍奪錦》等。
嶺南文化——工藝美術
嶺南工藝美術發端甚早,新石器時代已有石器加工,貝雕和陶藝也顯示出藝術的靈氣。與其他藝術形式不同的是,嶺南工藝美術更多植根本土,并沿著自己的發展方向成長,因此也就有著更多的地方文化特色。廣繡,“廣彩”、端硯、石灣陶塑、潮州金漆木雕,等等,無不包含獨特的藝術個性,體現豐富的嶺南文化內涵。
嶺南名山
丹霞山鬼斧神工的赤壁丹崖,成為世界上這一地質地貌的代名詞;鼎湖山則是“北回歸線上的綠洲”。還有幾可傲視五岳的“廣東第一峰”南嶺石坑崆,有“東西二樵”之稱的羅浮山和西樵山;而肇慶的七星巖和英德峰林走廊,奇特的山水風光和峰林景致,就如葉劍英元帥早年的詩云:“借得西湖水一圈,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p>
韶關丹霞山
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為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和湞江區境內。它是廣東省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和自然遺產地。它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
廣州白云山
白云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稱,它位于廣州市北部,主峰“摩星嶺”,海拔382米,是廣州市最高峰,又稱“天南第一峰”。
肇慶鼎湖山
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慶城區東北18公里,位于北緯23°10‘,東經112°31’。因地球上北回歸線穿過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學者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鼎湖山。jpg
南海西樵山
西樵山位于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海拔346m,是一座古火山。西樵山自然風光清幽秀麗,旅游文化底蘊厚重,民俗風情古樸自然,奇石異洞散落其間,名勝古跡舉目皆是,自古便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譽。它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
惠州羅浮山
羅浮山是我國道教十大名山之一。位于惠州博羅縣長寧鎮境內,山勢雄渾,風光秀麗,四季氣候宜人,是中國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避暑勝地,被譽為“嶺南第一山”。
嶺南水鄉
早在明末清初,嶺南著名的詩人屈大均就對嶺南水鄉有過生動的記述:“順德有水鄉曰陳村,周回四十余里。涌水通潮、縱橫曲折,無有一園林不到。夾岸多水松,大者合抱,枝干低垂,時有綠煙郁勃而出。橋梁長短不一,處處相通,舟入者咫尺迷路,以為是也,而已隔花林數重矣!”——這是怎樣一幅令人心動的美麗畫圖??!
水鄉人家依水而居,至今仍保留著水鄉人特有的生活習俗,是珠三角地區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最完美的結合。水鄉開辟了三條游船線路,游客沿途可觀賞“紅橋碧水”、“長堤丹荔”、“水鄉農榭”、“草蕩潮音”、“姻緣樹”等景點。此外,還舉辦農趣日、水鄉文化風情及傳統農漁具展、水鄉歌舞和婚慶表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