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佛節是流傳于連州市連州鎮沙坊村的傳統神誕祭祀習俗,每年農歷六月初六東岳大帝神誕期間舉行。當地傳說,沙坊村自五代時期建村,開基祖石文德受點化在村頭建東岳古廟,并將神像在附近大、小龍河中沐浴凈身,以祈求五谷豐登、平安吉利。
洗佛節包括請佛、游神、浴佛和搶雞等儀式環節。村中老少齊聚村頭的水部石公祠堂,再由道士率領八音隊吹吹打打到東岳古廟,將其中十數尊神像請出來,神像皆由木雕彩繪而成,有東岳大帝、觀音菩薩、土地公、盤古王、五虎將等。諸神像由村人抬著,大人抬大的神像,小孩抬小的神像,依次到村中五個門樓進行巡游,稱為過門儀式。各個門樓都臨時安了神臺,擺了供品以供村中婦女祈禱。巡游結束后,村人將神像抬到河邊,大人們打著傘在河岸邊,由孩子將諸神像抬到河水中,并以神像的紅頭巾作為浴巾,借助流動的河水,洗凈神像身上的灰塵。之后,村人將洗浴干凈的神像安放在河岸邊,大人們將活雞拋入河中,早已做好準備的孩子們歡呼著一擁而上,在水中與同伴展開爭奪,是為“搶雞”。據說,搶雞游戲前身是游泳競賽,讓所有參與浴佛的孩子都能在比賽中掌握水邊生存的本領,游泳競賽優勝者可獎勵一只雞。后因河水變淺無法舉辦游泳比賽,遂改為在河中搶雞的游戲,誰把雞搶到手中即是優勝。搶到的雞可帶回家全家分享,寓意來年全家安康吉祥、添丁發財。搶雞游戲結束后,村人一路吹打著將神像送回東岳古廟安放,洗佛節儀式正式結束。
連州石氏以“儒林家風遠,水部世澤長”為宗祠聯,勉勵子孫繼承祖先好學勤勉的家風,而六月六浴佛節將緬懷祖先與神誕祭祀的活動結合起來,成為一項獨特的傳統民俗活動。其對于研究連州地區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由于洗佛節這一民俗活動一直以來都由村人自發組織,內部組織松散,近年來由于熟悉傳統儀式的老人逐漸年邁,年輕人又多往城市發展,組織參與此項活動的人越來越少,面臨瀕危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