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濱水步道,一睹雙溪勝景。
改造后的雙溪兩岸夜景工程,成了同安一道新的亮麗風景線,眾多散步市民紛紛拿出手機,拍下最美這一刻,發微信到朋友圈,和朋友分享“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美景。
位于新安路上的名磨坊咖啡店店長張志通興奮地說:“在改造過程中,生意肯定會受到影響,但大家都理解與支持,改造后環境變干凈,景觀更美了,特別是夜景賞心悅目,現在生意比以前更好?!?/p>
正是有這些市民的支持及參與,半年來,隨著“美麗項目”的落實,同安的方方面面呈現新變化,“美麗效應”日益顯現。
精心扮靚房前屋后
近階段以來,同安區在市民的理解與支持下,對分布于西溪兩側的新安路、祥平西路、西橋路、雙溪路兩側立面進行改造,分為立面、景觀、夜景和路面工程。目前已完成同新路立面、路面改造,南門路立面改造,南門路纜線下地改造,城市部分街道的景觀面貌和夜色景觀大為改善,古城的休閑空間得到了提升,市民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城市的宜居水平逐步提高。接下來,還將打通縱二路、后城路、北鎮路等斷頭路。其中,新西橋北側橋頭下穿通道改造工程已正式竣工并投用。
此外,“房前屋后”的改變讓越來越多的同安居民認同“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理念,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同建同安,共享美麗廈門的活動中來。如大同街道同新社區的居民自覺在小院、陽臺種花種草,美化社區環境;梧侶社區的居民自發成立公益促進會管理社區基礎設施,成立房東協會調解鄰里矛盾糾紛;借助美麗鄉村的風光,汀溪鎮西源村村民發展農家樂,親手締造“生態美”和“百姓富”。
扎實推進215個項目
推進美麗同安建設,全面貫徹共同締造理念。同安區自下而上梳理出群眾關注的流域整治、美麗鄉村建設、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等52個行動子項目,明確方案、安排進度、責任到人、扎實推動。同時,精心謀劃三年行動項目,梳理出215項未來三年的建設項目,明確建設時間表,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方面,以現有的蓮花鎮小坪村褒歌習俗保護實驗區、汀溪鎮造水民間陣頭游藝保護實驗區、北辰山廟會與開閩王信俗保護實驗區等3個省、市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以及2個市級傳習中心為中心點,加強軟硬件設施建設力度,更好地開展傳承保護工作。
加快廈門火炬戰略性新興產業同安基地、科技創新園等工業載體建設,加快園區市政道路等基礎配套項目逐步鋪開,保灃實業、彰鴻科技等一批帶動力強的優質項目也相繼投建投產。為企業爭取各類扶持獎勵資金共計9606.65萬元,投入8587多萬元支持企業技術革新。
同安濱海新城建設還將著力突出濱海灣區、文化產業、現代科技等綠色元素,推動華強文化創意主題公園二期、廈門科技創新園、高星級酒店群等重大項目建設。啟動丙洲旅游島建設,促進濱海休閑旅游帶及環灣商務經濟帶盡快成型,提升新城產業和人氣。圍繞優化新城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加快完善新城公共配套服務。
【區長訪談】
走好差異路線 締造美麗典范
——對話同安區區長鄭岳林
還記得以前鄭岳林區長向您發出的邀約嗎?到同安感受生態之美,體驗千年古城、濱海新城交融之美,感受這片投資熱土,這片宜居城區的“樂活”之美!
這次鄭區長再次向您邀約,到同安踏青賞花:頂上桃花、造水櫻花、蔗內油菜花等,美麗鄉村讓您盡情享受健康新生活。
美麗廈門建設全面鋪開,鄭岳林從同安最火的鄉村游開始談起,共建美麗鄉村,實現“五位一體”建設目標。
關鍵詞:美麗鄉村
鼓勵村民挖掘美麗特色
記者:當前美麗廈門建設全面鋪開,美麗鄉村作為其中一大重點建設內容,村民積極參與共同締造美麗鄉村;但美麗鄉村不能千篇一律,怎樣才能突破“千村一面”的藩籬?
鄭岳林:我們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上,首先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建設”的理念,再以差異化發展作為目標,尋找每個鄉村中的美麗特色加以挖掘展示,通過共同締造,打造彰顯不同風情和特色的美麗鄉村。
比如我們的汀溪鎮頂村村,當前正掀起新一輪美麗鄉村建設的新篇章。由于景色優美、空氣清醒,頂村村如今成了不少自駕游游客和驢友們的休閑點,周末游客更是爆滿。為了完善配套、改善環境,村民不單自己投工投勞綠化美化房前屋后,還參與入股了頂上人家旅游項目,家家戶戶建起了特色民宿,開辟了屬于這座小山村的“新鄉居時代”。目前,汀溪鎮頂村村頂上人家桃花開得正燦爛,周末值得體驗感受。
而在蓮花鎮軍營村和白交祠村,我們正在開展“五位一體”建設。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鄉賢理事會、蓮花褒歌等多種形式,讓群眾深度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在建設方案上共同謀劃、項目建設中共同參與、建設成果上共同享受、項目建成后共同管理。實行“村民讓地、出力,村居實施,政府資助,以獎代補”的方式,多方共同參與村莊環境整治、綠化景觀提升、建筑形象改造等項目建設。
美麗鄉村,美在哪?我們的蘇厝村有文化美、郭山村有產業美、垵爐村有和諧美……蘇厝是蘇頌故居,蘇厝村民就主打蘇頌文化這張牌,建蘇頌公園,揚蘇頌精神。每個人認識美都不一樣,每個村莊共建美也就不一樣,我們就鼓勵村民去挖掘這些不同的美,共同締造這些差異的美。
今后同安的每個鄉村,我們都力求有特色、有差異。同時,我們也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多渠道、多途徑地促進農民增收,力求打造出廈門生態環境最優美、村容村貌最整潔、產業特色最鮮明、鄉土文化最繁榮的美麗新農村。
關鍵詞:環境保護
河長制破解流域保護難題
記者:談到“美麗”的字眼,人們總是很自然地將其與山青水綠的秀麗景觀聯系在一起,在凈化綠化美化方面,同安區又重點采取了哪些舉措,來滿足村民們的美麗心愿呢?
鄭岳林:同安溪流眾多,曾經有段時間垃圾污染比較嚴重。自去年8月以來,同安發動各條溪流流經的鎮、村1000多人次,參與垃圾清理,先后清理垃圾3500多車;建立村民巡邏隊,自發監督流域排污情況,實現共同督察;開展流域涉及的生豬養殖場摸底調查,制定生豬退養方案,建立病死豬集中收集轉運機制;同時,加強工業截污、河道清淤等配套工作。
半年來,我們投入資金499.78萬元,共清理了113.75公里的河道和45.6萬方的垃圾,初步實現了“無生活垃圾、無工業垃圾、無農業垃圾和水質明顯改善”的治理目標。
同時,我們還研究建立了流域管理“包段責任制”,形成了流域管理的長效機制——河長制,有效破解了流域保護“重建輕管”的難題,工作成效明顯。目前,我市將在總結同安區“河長制”做法的基礎上,于近期在全市推廣,提升島外農村宜居水平。
除此之外,同安正在大力開展重點流域綜合治理,推進“美麗流域”梅山示范段建設,開展全區生豬退養工作,逐步凈化、綠化、美化流域環境,打造沿溪美麗岸線景觀。經過整治,如今的同安,溪流垃圾明顯減少,水流變干凈了,美麗銀城活力顯現。
關鍵詞:綠色產業
努力培育綠色百億產業鏈
記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要實現科學發展,離不開“綠色”這一核心理念。在您看來,怎樣將這一元素融入到同安的產業發展中去?
鄭岳林:我們將圍繞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突出共同締造理念,通過抓平臺、鑄鏈條,發展“綠色”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培育幾條綠色百億產業鏈。
通過開發火炬戰略性新興產業同安基地,同安將大力引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吸引高科技綠色產業入駐。同時,我們也在加快發展食品醫藥、水暖廚衛、機械制造、現代照明等產業集群,促進原有產業綠色轉型。
以綠色為引領,我們的一批旅游文化產業也正在抓緊推進。目前,同安正在加快建設華強文化產業基地二期和閩南宗教文化旅游區,拓展提升竹壩開發區、金光湖、北辰山、野山谷等景區品位,打造麗田園、頂上人家等鄉村旅游精品,整合開發荏畬蝴蝶谷、萬豐果園等腹地旅游資源,促進山海旅游融合發展。我們還將加快亞馬遜二期、國藥物流中心二期等項目建設,引進新一批電商項目落地投建,全力打造現代物流產業基地。
在農業方面,廈門同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已順利通過科技部中期現場評估,并獲“國家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基地”稱號,我們將充分利用這一平臺,結合生態建設,加快打造都市型現代農業,推動農業生產逐步向標準化、規?;?、特色化轉變。
【項目點擊】
“五位一體”建設
去年10月“五位一體”試點村建設工作啟動后,按照高標準規劃的要求,對軍營村、白交祠村重新組織了規劃編制。當前,作為基礎的兩村“美麗鄉村”行動規劃已初步形成,提出了著力實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發展戰略。從旅游開發、農業發展和綠化美化三大板塊入手,尋找“五位一體”建設的突破口。
同安溪流流域整治
同安溪流流域整治包括對東西溪、官潯溪、埭頭溪、龍東溪四大流域啟動綜合治理,通過建立防洪排澇、截污治污、垃圾清理、岸坡綠化、建設景觀等工程措施與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等非工程措施并舉的流域綜合長效整治機制,“美麗流域”梅山示范段開工建設,以達到“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總體目標,建設美麗山川,構建人水和諧。
竹壩自行車道項目
竹壩華僑經濟開發區自行車道項目整體設計框架為“一環、兩心、多點”。其中“一環”:閉合式自行車道,與現有道路平行布置,自景區獅魚門起,經新村(意豐、豪生美廬、南洋會館)、竹壩(百味宮、楊桃園、茶花園)、百利種苗基地,再回到獅魚門,整條自行車道呈閉合狀。全長5公里,路面寬3.5米,全線鋪設彩色瀝青。